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名人>正文

一首诗与一座百年藏庄

时间:2023-11-11 15:07:27    来源:新山东网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90后诗人马文秀长诗《老街口》分享会在京举行

新山东网北京11月11日讯(特约记者 陈琼 首席评论员 任合一)11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主办的90后诗人马文秀长诗《老街口》分享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举行。5045教室里气氛热烈,马文秀现场向北师大学子们分享了她创作《老街口》的经历和收获。分享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谭五昌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诗人陆健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新书分享会。

马文秀1993年出生于青海,对青藏高原文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深刻感受,她善于把思维触角延伸到生活的诸多角落,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沉淀在作品中。诗歌语言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辨识度。现场,她从百年藏庄塔加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角度,向现场听众讲述了她在《老街口》创作中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与理解。结合自己深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塔加村,寻找百年藏庄历史遗韵,马文秀谈到了文化寻根与文化乡愁对她诗歌写作的重大影响,强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写作的重要性。她表示,诗人要善于对诗意生活进行挖掘,由表及里,触碰灵魂,从而开掘自我创作的潜能;要用作品挖掘生活的内在本质,只有挖掘得深刻,表现的表现张力才更强,才能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

分享会现场,谭五昌教授高度评价了《老街口》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称马文秀的创作基础厚实、开掘大气,体现出了她写作的深度与广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吉狄马加、叶延滨等华语诗坛著名前辈诗人的高度认可与赞赏,是当今青年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谭五昌教授表示,马文秀长诗《老街口》分享会不仅很很功,而且非常有意义,对青年写作者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引领性。

最后,马文秀向与会的文朋书友和读者签名赠书。与谭五昌教授、陆健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会长李旖嫣等北师大学子合影留念。

据悉,青年诗人马文秀创作的诗集《老街口》,于2023年10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入选该社“美丽中国”系列。《老街口》曾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是一部自然与社会、现实与心性、情感与理性浑然融合的诗作,充分体现了诗人以诗性之思把握历史大题材的开拓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评价《老街口》时说道,诗人马文秀克服种种困难,以诗人的身份,深入塔加村这一座百年藏庄,像一个探险家一样,探访这个村庄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以锐利的目光,发现历史赋予这个传统村落不一样的深厚文化内涵,将一部长诗《老街口》献给青海这片高天厚土,的确令人敬佩。通过诗人的目光,我们透视到高原的神秘,探寻到藏族人民深刻的生命观和历史观。

《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著名诗人叶延滨说,马文秀以“百年藏庄”为母题创作出这部长诗,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新生代诗人在长诗创作领域的空白。她精心布局,以诗人的身份进入塔加村,寻找历史赋予传统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呈现出古村落的原始性与神秘性,同时展现出丝绸之路南道曾经的繁荣。

马文秀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社会活动部主任。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青海湖》等期刊;出版诗集《雪域回声》《老街口》《照进彼此》等。曾参加《诗刊》社第39届青春诗会,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长诗奖、《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等奖项。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 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王庆忠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邮   箱 | 15006358123@163.com

通   联 | 15006358123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