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郭凯顺 通讯员 李昕
现在,一谈到乡村振兴,人们想到的多是产业发展、宜居改善、城镇化提升,而作为农业核心的粮产,多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墙面,并没有真正“热”在心上。其实,稳粮、保粮、增粮,才是乡村振兴宏篇的核心之章,只有写好“粮文”,乡村振兴才会真正美丽出彩!
“粮经”不入心,原因有三。一社会层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粮食连年大丰收,而且逐年稳产增收,人们都认为过去“缺粮挨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彻底解决了。二地方层面,宜居改善、新村建设、经济项目,立杆见影,成绩明显,大都把这些作为乡村振兴的主题来抓,争标夺旗,乐此不疲,而“粮经”早就被当作“旧经”,抛在了脑后,有时候顶多喊喊口号,做点表面文章而已。三就农民本身而言,种粮收入低,在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后,他们大都外出打工为业,种粮已难再“入心”,既是留在农村的,也大都以种经济作物为主,把种粮当做“副业”应付。种粮一年还不如在外打工几个月的工资高,谁还把心事用在种粮上呢?!
其实,我国粮食生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众多的现实,决定了粮食安全的重要,端牢“饭碗”,始终是维系民安国泰的头等大事。正是因为上述三大原因,长期以来,“轻粮产”思想,“非粮化”行为,非常严重。尤其是,近些年“资本”下乡,打着“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愰子,从农民手中租来大片大片的土地,进行所谓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实际上心并没在“粮”上,不是变相的“非粮化”,就是“粗放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国家的补贴,致使粮产规模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个别地方已经严重地触及到了粮食安全的“红线”。更可气的是,有些地方被“资本”做的表面文章所迷惑,竟将这些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亮点”,进行大肆宣传。这种“糊涂僧”的糊涂作为,危险性更大,应泼盆冷水,让他们好好清醒清醒!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稳粮、保粮、增粮是其核心乐章。无需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一家一户“责任田”的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了,探索开创一条适应中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更需要科技保驾护航。就当今实际而言,培育一大批种粮大户,是可行的探索挙措。但我们需要的是真心种粮的“大户”,而绝非是心怀杂念的投机商。因些,农业服务部门,不仅技术服务要跟上,而且监督必须到位,让“大户”们以规模、产量、品质论“英雄”,使其真正成为,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铺路垫石的先锋。同时,政府应每年都要大力表彰一批种粮“大户”,营造出“种粮有收益,农民有地位”的重粮重农的社会氛围,唱响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时代之歌。
乡村振兴,“粮”安天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山东网www.xinshandong.cn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山东”。在这里,发现齐鲁之美,读懂不一样的山东。
主 编 | 阿 勇
编 辑 | 袁岱松 盛雪峰 齐庆伟 尹延哲
运 营 | 陈文举 崔丽君 高 辉
特 约 | 郭凯顺 张江城 鲁以刚
扈保邕 安怡悠然
总编辑 | 袁朝军
总监制 | 江妹芳